星期六, 4月 19, 2008

網路版才子佳人書?——讀葉慈《翼手龍與小青蛙》

中國近代文學史,出現許多章回小說。《三國》,《紅樓》,《水滸》,《西遊》,更被喻為「四才子書」。章回小說的出現,除了文人在那僵化時代裡有志難伸,藉此借古諷今,發為塊壘;也有人純為自我翫玩排遣閒暇,或者其他不明因素,經營出許多有意思的故事來。

只是大多數中國文人,還是主張以文言志,教化社會的(唉中國文人就是這麼不可愛)。對一些章回創作,頗有微言。我記得《紅樓夢》第一回,曹雪芹甚至曾對此說過一些話,意思是:現今許多章回小說,都不見真性情,只有虛假矯飾。說穿了,只是作者為了炫學,才假託創造兩個才人和佳人來搬弄,中間再加上個跳梁小丑搬弄其中,就成了一部章回小說。……


網路版才子佳人書?

——讀葉慈《翼手龍與小青蛙》


《翼手龍與小青蛙》
作  者:觀潮樓主
出 版 社:紅色文化
出版日期:2000/04
定 價: 180元


這話說得實在重。不過,我讀過少數幾部章回,的確給我這樣的感覺。比如說《鏡花緣》吧。雖然許久未讀了,但我印象彷彿是《山海經》、民間遊藝記錄、奇人異事閒談……之類的大雜燴。初始作者似乎還有諷喻時政的意圖,如描寫君子國之拾金不昧,反諷當時社會;寫了幾章就疲了,變成抄書大師。唯一的好處是:他藉故事保留了許多文化游藝的樣貌,對後世研究不能不說是一大助益。

章回小說的出現,與時代有關。當八股取士成為正經,炫麗但僵化的文體才是上選,社會自會形成另一股反動勢力與之抗衡。寫作章回小說的作者,可能懷才不遇發而為文,也有許多根本不屑當官進祿,樂為章回小說家,在野關懷社會,關心時局。奇的是,真能洛陽紙貴人人樂讀的,反而是這些當時自許正統文人看不起的章回小說。我有時會想:這和現今台灣現代文學出版,網路創作風行的現象,不是很相似麼?

說來,真正的台灣網路文學風潮之始,還是由紅色文化出版引進蔡智恒《第一次親密接觸》開始。不論網路或平面媒體,只要對文學閱讀或寫作有造詣者,對這部小說的評價多是不甚了了;仍不能否定,這作品對十幾二十餘歲年輕人而言,實在是入口即溶、鬆軟香甜的蛋糕。校園愛情,是這族群的共通語言。台灣大陸皆然。一時間,各新興小出版社爭相上網尋找網路作者,夢想再找到另一個痞子蔡來大撈其錢。這,真不知是不是台灣獨有的出版通病吶。

說了這許多,還沒進入正題呢。

紅色文化,是否因此確立出版方向,不得而知;但自此有次序有計畫引介台灣學術網路看版(BBS),知名網路作者的作品,卻是有目共睹的。網路長篇創作,過去沿習坊間浪漫小說模式,談的多是虛擬愛情,場景以校園為主。自從蔡智恒「示範」了,小說中引進BBS網路活動樣貌的可能,仿作驟然風起雲湧,紛紛出現。紅色文化後續發表的網路作品,也多是繼蔡智恒之後,以網路活動為中心的故事。隱隱然形成一個印象:所謂「網路文學」,就是寫作包含網路活動,以網路生活為要旨的新興文學。真是這樣麼?

這次跟大家介紹的這本《翼手龍與小青蛙》,是繼《第一次親密接觸》後,在台灣學術網路BBS頗受注目和追逐的另一部連載小說。時值公共電視文學劇《人間四月天》效應沸沸湯湯之際,徐志摩、陸小曼與林徽音三人之間的愛情,再度為大眾記憶。《翼》書恰是校園文學才女與理工王子情慕酬答戲碼,又以學生最熟稔的網路活動作引線,怎能不叫莘莘學子為之瘋狂呢。「人間四月天校園版」的印象不逕而走;就是如今轉成平面出版,也以「本世紀upgrade的人間四月天」(封面宣傳語)作號召。

但事實上,兩者實在南轅北轍了些。《翼》書中,女主角以愛爾蘭名詩人葉慈(Yeats)作入站代號,用「翼手龍」作為暱稱。在隨文附註作用的簽名檔也明示自己會飛(成績優異)又會玩,青蛙(男孩)們只能昂首仰望,休想一親芳澤。一方面暗示了女主角的自負超凡與年少氣盛,另方面向異性自高態度,就算自己真是隱喻貌醜的「恐龍」,也比暗示帥氣的「青蛙」強盛不知凡幾。這樣的出場態度,只怕和習稱性情外柔內剛的林徽音,一丁點都不似。

事實上,「人間四月天」的比擬,來自作者對讀者強加的「明示」。同是眾女愛慕的男主角大俊,對葉慈之無法拜倒西裝褲下本有不悅;在網路她更以鋒利口吻與之對罵,怒不可愒之餘,無意與同學發現她用另一個「麥田吟風」代號上站。決心利用網路匿名特性,也用另一相似代號「麥田捕手」來情誘對手。卻無意看見自稱「翼手龍」的葉慈,在畢業紀念冊的照片:



照片裡的葉慈,人字劉海梳著雙辮,倚在以瘦金體書法寫就李後主〈虞美人〉詞令的白牆前,張著無辜的大眼。短短兩句留言:「君看雙眼色,不語似無愁!」

「好像古人喔!好像那個,叫林,林什麼音的!」小美說道。

「林徽音(因),人間四月天的林徽音。」大俊皺起眉頭,若有所思。(頁55)


自此,男主角對葉慈的情誘心態,本像卡通《神奇寶貝》火箭隊收伏口袋怪獸般,只求「收伏」不為「飼育(愛戀)」;看了照片卻真的目昡神馳。一場網路鳳求凰,順理成章展開。

有趣的是,因為「美麗」或(狀似)「無邪」,所以女主角的炫學、驕狂、目中無人的幼稚心態,也就變得可以原諒了。被作者原諒,也被讀者原諒。

這樣情節設定下,炫學就變成理所當然。作者似乎急欲表現女主角(其實當然是營造人物的作者)能耐,一開場就用英詩、故典、各種古往今來文學章句諸事來試驗男主角,能對上始可為友。最牽強的,莫過於「簽名檔五謎題」了。五個上下不著邊際無連貫意義的短句,要說典出何處,幾不可能。男主角竟還若合符節答出?只能說作者「分心互搏」的功力不甚理想,讓布偶下雙手大剌剌露了出來,輕易就讓讀者察覺,兩布偶實為同一藝匠所搬弄。這在小說創作上,實在不算高明啊。

稍愛文學的讀者或作者,E.M.佛斯特 (E.M.Forst)《小說面面觀》想必不陌生。炫學為主(或說,主角以文學知識來情慕酬答)的前提下,情節或人物性格的描寫空間變得狹小。整部小說少有轉折或衝突,就是主角的內心戲也少之又少,淪為佛斯特所謂的「扁型人物」。雖然自第14回,作者沿生出另一個性喜網交、狂戀大俊的「百萬富家女」來串場攪局,還是同樣「扁型」。除了讓讀者疑惑作者是否對網交或主張性欲解放的某些現代女子頗有微詞,對情節無甚轉變的助益。

綜言之,這部網路小說雖然對網民有親和力,以小說寫作角度看來,可能還是失敗的。讀者無法自其中得到領悟或體驗,在文句中也無法從解構、重組與回憶各方面獲得滿足。涉獵還有不足的讀者,甚至會因其間典故的紛來沓至,感到嚴重挫折。雖然,作者當初發表時,即體貼隨文加上附註來補足,可是閱讀小說畢竟與研讀論文不同。有技巧的寫作者,在文句或情節前後,就能設計出具「附註」功能的敘述;或由主角解說,或由旁人代答,不一而足。對整體結構非但沒有影響,甚至還可發揮助益之效。就看作者功力高低而定了。

話說回來,舉出《翼》書一些不足處,不是暗示它一無可取。我想,作者涉獵雖博雜,對創作小說相信還陌生。再者,網路創作和其他媒體上的創作一樣,同樣要自幼及長,從生澀而成熟。

《翼》書最值得稱許的,在於它成功反映了網路不同於前的面向。網路這新興媒介,不止是性愛中繼點或稚愛呻吟處,同樣可以言志,可以論文,可以對頌酬答,互通佳誼。它充滿無限可能,而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就網路文學而言,這樣作品雖是起步,至少說明創作者無所不在,同樣有能人異士在網路筆耕。假以時日,如喙巨作一樣會在網路出現。只爭來早與來遲罷了。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