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6月 21, 2008

旅行文學,重點不在「旅行」。

約莫七、八年前,「旅行文學」突地熱門。先是某些名人作者,出國後寫了自己旅行心得雜緒得到好評,接著同類書藉啪地大量湧出 (這似乎是台灣文學出版界的習慣了),彷彿哪個稍有名氣略有文采作者出了國照了幾張異地相片,整理一下就可出書。

甚至,某從未出國的暢銷名作家,在家翻看地圖收集資料,也能寫出日本深度旅遊散文,進而大賣(至於是誰,且姑隱其名罷。這事過了這麼多年)。

更進一步的,張大春在《小說稗類》裡某一則,進一步玩過虛擬 vs. 遊記,竟走入艾可《傅柯擺》場景,說某年某月某一天當地旅行,見到主角在街頭走過。指陳歷歷,若有其事,也算幽了「閉門造車式旅行寫作」之一默。

旅行,若不是因公出差,總要有錢有閒才能為之。讀者總會期待,從別人提供的資訊,先知道某地的風土民情、消費情報、住宿交通、治安禁忌……等等切身攸關的重要事項,不會初到該地才左支右絀。可,旅行文學,我們期待的不止是如此。--或者應該說,旅行文學之所以能夠「文學」,必然還有比起旅遊資訊更多一些的東西。

文學,除了敘事記述,更在論理抒情。時空之中,偶有所感,心緒悸動甚至深刻留下印象,以文字將經歷感動記錄下來,雜以自己在當時或事件後獨有的思考反芻,使之後閱讀這文字的人們也能如臨其境,產生共鳴,有近乎相同的反省感動,我認為,這才能被稱為「文學」。

那麼,從旅行經歷,得到感動,得到不同以往的觸發,以文字記錄下來且能進一步感動讀者的,才是「旅行文學」了。

那麼,「旅行」的記述,應該是旅行文學裡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囉?也許不盡然。如果將比重放在事前準備、旅途雜緒,甚至在旅行間無意於風土,反而因人因時因地,觸發往事回憶,有了新的感受,作了新的決定,那麼何嘗不會是篇成功且雋永的旅行文學呢。

「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這話或許誇大了些。但旅行閱歷,不同於朝九晚五的固定生活,再如何都能帶來新鮮感受,學習到不同以往的事物。怎麼說都比固守孤城,閉門胡思來得強些。或許不必一定得要出國,偶爾出門走一走看一看,總能為生活帶來些不一樣的體會,為有限生命添點美麗的變異罷。

2 則留言 :

匿名 提到...

感覺上"旅行文學"更應該出現在網絡上的個人BLOG,而不是出版社的集子.這種帶著太多個人情感的碎碎念,真正出彩的越來越少。出版社似乎更關注名人效應所能帶來的收益,是否創造了社會價值、產生了有益影響都成了細節問題

Italosa 提到...

:)

如果是個人的絮聒,的確是留在自家部落格便成了。有美麗相片,或可除外。許多人為了賞心悅目,就可以掏錢買書的。

妳知道有個台灣的電子工程師,就因為去了希臘,在自己部落客寫了「把我的心遺落在愛琴海」,貼上自己旅遊照下,一系列的地中海風情照。結果居然大紅,出了書,現在索性不作工程師,改行作導遊了。

http://www.justin-photo.idv.tw/

可以去瞧瞧。真的照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