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6月 29, 2008

[小時候] 摺紙。

小時候,買過一本摺紙和自己製作小童玩的書。那是我第一本摺紙書。

表姊買給我的生日禮物。那時年紀小,沒考慮我和大舅家,其實都窮。表姊好像只大我三、四歲吧,應該也不可能有多少零用錢。即使如此,我還記得當時的我知道不該買太貴的東西,望著許多想買的百餘元文學書沒買,只挑了這本定價五十元的盜版日譯書。算來還是筆不小的花費吧,對表姊這半大孩子而言。

哎呀,妳真的帶他去買書,怎麼好意思呢。媽媽說。沒關係啦,沒有多少錢。他喜歡就好。表姊說。

只是隨便挑的。買回家後卻愛極了。在日本,這大約也是寫給孩子看的吧。充滿逗趣的漫畫插圖。作者分十二個月份,配合日本習俗,介紹當令的童玩。比如,正月是風箏和鍵球,二月是紙飛機和推大鐵環,三月是女兒節的紙玩偶和紙鯉魚旗等等。可不是簡單童玩哦。書中細心教你,怎麼自己刻木頭作陀螺;摺竹篾糊紙、作螺旋槳以橡皮筋為動力的紙飛機;怎麼削竹片作竹蜻蜓,……。對沒錢買玩具的我來說,真是太實用了。

也學會了,怎麼紮筷子槍。材料一點也不花錢,路上多得是人家吃完飯盒丟掉的免洗筷,洗洗就能用。跟同學「吃紅」要來一些橡皮筋,就可以紮了。……

星期五, 6月 27, 2008

[小時候] 河的氣味。

小時候,前鎮舊家的對面,遠遠就看得到,流過小學前面的河。三樓加蓋的書房裡,常可聞到各種氣息。

那時,房子還沒現在那麼多。河兩岸是沖積出來的溼地,長滿了雜草小樹。當然,還間雜了不少垃圾。有些人家,隨處找個空地,就傾倒垃圾。你倒我也倒,幾天就能堆出一個小丘來。等到實在看不過去,某個人會好心地放起一把野火,小垃圾山就嗶嗶剝剝地燒。空氣中,就有一股熟悉的焦臭味。聞久習慣了,倒也不難聞。看著竄起的黑煙,有荒島魯賓遜的心情。

家的後頭,有個小支流,匯流入河。家在這岸,豬圈就在那岸。站得近了,甚至可以聽到豬群夠夠夠的叫聲。當然,酸重的豬臊味是少不了的。尤其,豬圈又裝了三個大抽風機,成天把氣味抽向河岸。所以,書房後窗總是關著的。一打開,就有淡淡的,混著水氣的臊味。

小學附近有座小廟。大概是拜什麼王公、萬應公的陰廟吧。廟前有個小廣場,附近人家常在那兒乘涼聊天。不知道是誰在管理的,香火燭光總是不缺。到了夜裡,就點上暗黑圓盤成圈的沈香木薰香。味道好聞極了。晚上,風是自河岸朝我家這方向吹的。讀到深夜,打開窗來透透氣,就聞到這樣若有似無的檀香味。雖然不太可能,我還是浪漫地想,這是自小廟傳來的。笑著,再繼續讀。……

星期六, 6月 21, 2008

旅行文學,重點不在「旅行」。

約莫七、八年前,「旅行文學」突地熱門。先是某些名人作者,出國後寫了自己旅行心得雜緒得到好評,接著同類書藉啪地大量湧出 (這似乎是台灣文學出版界的習慣了),彷彿哪個稍有名氣略有文采作者出了國照了幾張異地相片,整理一下就可出書。

甚至,某從未出國的暢銷名作家,在家翻看地圖收集資料,也能寫出日本深度旅遊散文,進而大賣(至於是誰,且姑隱其名罷。這事過了這麼多年)。

更進一步的,張大春在《小說稗類》裡某一則,進一步玩過虛擬 vs. 遊記,竟走入艾可《傅柯擺》場景,說某年某月某一天當地旅行,見到主角在街頭走過。指陳歷歷,若有其事,也算幽了「閉門造車式旅行寫作」之一默。

旅行,若不是因公出差,總要有錢有閒才能為之。讀者總會期待,從別人提供的資訊,先知道某地的風土民情、消費情報、住宿交通、治安禁忌……等等切身攸關的重要事項,不會初到該地才左支右絀。可,旅行文學,我們期待的不止是如此。--或者應該說,旅行文學之所以能夠「文學」,必然還有比起旅遊資訊更多一些的東西。

文學,除了敘事記述,更在論理抒情。時空之中,偶有所感,心緒悸動甚至深刻留下印象,以文字將經歷感動記錄下來,雜以自己在當時或事件後獨有的思考反芻,使之後閱讀這文字的人們也能如臨其境,產生共鳴,有近乎相同的反省感動,我認為,這才能被稱為「文學」。

那麼,從旅行經歷,得到感動,得到不同以往的觸發,以文字記錄下來且能進一步感動讀者的,才是「旅行文學」了。

那麼,「旅行」的記述,應該是旅行文學裡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囉?也許不盡然。如果將比重放在事前準備、旅途雜緒,甚至在旅行間無意於風土,反而因人因時因地,觸發往事回憶,有了新的感受,作了新的決定,那麼何嘗不會是篇成功且雋永的旅行文學呢。

「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這話或許誇大了些。但旅行閱歷,不同於朝九晚五的固定生活,再如何都能帶來新鮮感受,學習到不同以往的事物。怎麼說都比固守孤城,閉門胡思來得強些。或許不必一定得要出國,偶爾出門走一走看一看,總能為生活帶來些不一樣的體會,為有限生命添點美麗的變異罷。

星期三, 6月 18, 2008

[小時候] 探險

小時候, 喜歡和同學尋找回家捷徑. 說來, 只是喜歡那種柳暗花明的探險心情.

在學校與家的途中, 有一大片舊屋舍. 其間的巷弄狹小曲折, 幾乎看得出過去前後陸續興建的痕跡. 雖然有幾條主要的街道是寬暢的, 但是野狗橫行, 隨處大小便. 每到夏天, 街上就醞著一股酸臭的狗屎味.

若是順著街走, 回家的路十分簡單: 出了校門, 只要渡過運河向右轉, 順著大街一路走, 幾乎不須再轉彎, 走著走著就到家. 不過, 這太無趣了. 每到下課, 幾個同學就約好, 各自繞陰暗小巷走, 看誰能找到出舊屋舍區的捷徑. 於是, "一, 二,三!", 一群孩子就咚咚咚各自跑開, 就是要搶在人家之前, 第一個走出迷宮.

那時, 我才小學一年級. 那個年代, 還沒有聽說拐騙小孩的事. 我自幼稚園大班起, 就自己走路回家的. 在 "探路" 途中, 看到某戶窗櫺, 有一疊五顏六色的小牌子 (長大了才知道, 那叫牌九). 看了好玩, 取下來要帶回去. 忽地冒出一堆粗鄙嚼檳榔的大人, 幹聲不絕地把我攔腰抱起: ".. 好啊! 原來就是你這猴死囝仔在偷我們的牌仔! 這麼手賤, 要把你的小蛋蛋捏破哦!!.." 說著作勢要捏. 我根本不知怎麼回事, 早就放聲大哭了. ...

等他們戲耍興盡放下我, 我一路哭回家. 邊走邊害怕回頭, 怕他們再來追我. ...